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纲要 > 正文

十一五专项规划之工业经济规划

 发布日期:2009年07月23日  作者:原创  点击数:3136次   资料来源:文山县发展和改革局

文山县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实施“工贸强县”战略,加快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必须不断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和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引导和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十一五”时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编制《文山县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文山县工业发展现状

(一)县域工业基础初步形成,工业经济已成为文山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十五”时期以来,文山县确立并实施“工贸强县”战略,以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为突破口,加大三七加工、冶金化工、特色产品加工、建筑建材为核心的四大地方工业体系建设,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增加。2005年末,全县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17.99亿元,增长28.3%,是全国增速11.4%的2.5倍,拉动全县经济增长10.2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完成31.67亿元,占全州的35.8%,比上年增长37.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比“九五”期末增长1.5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5.2万元,比上年增长46.4%,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9.6%。工业利税总额(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为6.18亿元,比上年增长61.8%,工业利润总额(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为4.13亿元,比上年增长88%,工业上交税金总额(限额以上工业企业)2.05亿元,工业总量是1999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整体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复烤烟叶20926吨,食糖9026吨,发电量89621万度,中成药163吨,化肥22435吨,水泥76.8万吨,铁合金43641吨,锑3416吨,锌15375吨,硫酸33534吨。二是结构类型更趋合理。2005年度,“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6.2:41.2:42.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期末的34%上升至41.2%。轻重工业统筹协调发展,比例为49:51。全县轻工业完成产值15.33亿元,增长42.3%;重工业完成产值16.27亿元,增长36.5%。分经济类型来看,国有工业企业产值9.7500亿元,增长81.8%;集体工业企业产值539万元,增长13.6%;股份制工业企业产值13.6亿元,增长34.1%;其它经济类型工业企业产值8.31亿元,增长15.6%。三是规模企业逐步壮大,工业园区平台载体作用开始显现。云南烟草文山州公司、云南文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特安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壮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贡献突出,2005年度共完成产值25.2亿元,占总量的79.6%。支柱产业增势强劲,三七、烟草、电力、冶金、制糖工业完成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40.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规模以下企业增速提高,完成产值10.2亿元,增长26.5%。文山三七产业园区、马塘工业园区被列为云南省30个重点工业园区。三七产业园区一期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工,二期建设已启动。马塘工业园区完成了部分基础建设,目前仅新开田片区就引进了12户企业到园区办厂,工业园区平台载体作用开始显现。

(二)文山县发展工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文山县实施“工贸强县”战略,调强调大第二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地方工业的发展,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思想解放不够。认识还不到位,传统观念的束缚尚未完全解脱,对发展工业重视不够,办法不多,投入不足。二是硬件设施滞后。目前文山县水、电、路、园区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一定基础,但总体还滞后,基础设施是制约工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三是投资软件环境不够宽松。政策落实和服务不到位是软件环境不够宽松的主要表现。四是工业基础仍然较薄弱,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小,高新技术产业少,整体工业技术水平低,产品多属初级产品。大部分工业企业规模小、层次低,市场开拓能力弱,存在小而全、零散乱的问题。

总的说来,经过“九五”和“十五”的努力,现阶段全县工业经济跨入一个较快发展时期,并形成文山县整体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且正向科技型、效益型、环保型、资源节约型、结构协调型的新型工业化方向统筹发展。同时工业经济规模小、层次偏低,发展总体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二、文山县“十一五”发展工业经济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文山县“十一五”期间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选择。发展机遇难得,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国际国内和平发展的政治环境给工业发展创造了机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稳定的政治环境搭建了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态势明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先进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连接纽带缩短。文山县社会稳定,经济活跃,“工贸强县”思想逐步形成,发展工业具有良好的政治环境。二是新型工业化给工业跨越发展添加了机遇。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省委、省政府对全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了安排和部署,文山县有望列入省、州“工业强县”重点县,为全县推进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机遇。三是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机遇。经济发展趋于全球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江三角贸易区的建立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框架的形成,使文山连接越南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文山由封闭的边疆变为经济建设的前沿,为全县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工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达地区加速产业升级换代,为文山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机会。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发展工业的基础设施提升机遇再现。全州以文山县城为中心、交通干线为纽带的小城镇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山三七产业园区、文山马塘工业园区被列为全省3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特别是文山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为加快文山县新型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文山县发展工业具有许多优势及有利条件,五大优势明显:一是中心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有利于工业发展原、材、燃料的组织和市场拓展。文山县是州确定的工业重点县,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商品交易聚散地。文山城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目前,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近17万人。市内道路宽畅,高楼林立,桥梁纵横,花草飘香,绿树成荫,正向“山水园林”生态化发展。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发展工业人力资源容易集中。二是全州交通枢扭中心,运输方便。航空:文山民用机场位于砚山县盘龙乡,距文山城区28公里。铁路:昆(明)河(内)铁路上的芷村车站距文山97.7公里,是文山至蒙自一级公路上的交汇点。该车站北上可达省会昆明,与国内各省市连接,南下可进入越南河内,是中国连接东盟各国自由贸易区的国际大通道之一。文山还可沿公路运输到开远、蒙自、昆明铁运站,可直接与全国铁路连网。水运:通过323国道“滇桂走廊”连接富宁港,出省两广及南亚国家。公路:是文山州“四纵三横”公路交通中心,县城北上昆明320公里,东至广西南宁675公里,南下国家一级口岸天保122公里,国家一级口岸河口168公里,从天保口岸到越南河江省省会仅25公里。县域内拥有公路总里程2395.711公里。实现了乡镇村村通公路,自然村通路率达90%。三是水、电供给条件较好,通信较发达。水能蕴藏量大。文山县区域内主体河流盘龙河流量(县境内)11.1亿立方米,那么果河、法果河流量2.4亿立方米。湖、塘、库、坝水面积2506亩,蓄水0.19亿立方米,且新建的幕底河中型水库即将投入使用,用水条件对发展工业十分有利。县域水能理论蕴藏量15.8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电力蓬勃发展。一方面,文山州近年来先后建成了落水洞、马鹿塘一期、猫猫跳、南丁河等一批电站,累计总装机达46.4万千瓦。目前在建电源点35处,发电机组57台,装机45.3万千瓦。全州现有110千伏输电线路21条,35千伏输电线路90条,110千伏变电站14座,容量65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106座,容量60.25万千伏安,省电蒙自至文山县马塘220千伏输变工程形成,主要供电对象在文山县域。另一方面,仅文山县域以盘龙河沿线梯级电站为主的电力工程初具规模,已形成盘龙河五个梯级电站总装机4.6万千瓦,那么果河四级电站建设的启动,与省电网50万千伏并网进入文山,供电能力大大增强。通信设施较完善。全县实现了通信传输光缆化,无线寻呼、移动通信既方便又快捷,IDD、DDN、IDSL、ISDN等各种电信服务能力较强。通信覆盖面90%以上,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15.5万余户,小灵通达8万户,移动用户达17.4万余户,联通用户达6万余户。四是资源较丰富,优势突出。其一是生物资源丰富。就文山全州而言,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好,物产丰富,主要自然资源有76科355种树木,其中117种被列为国家珍稀植物。全州盛产稻谷、玉米、小麦、大豆、三七、甘蔗、烤烟、辣椒、油料、草果、八角等粮经作物和花红李、甜柿、水蜜桃、石榴、草莓、杨梅、香艳梨等水果。高峰牛、乌骨鸡、无角山羊等是文山的特色畜禽品种。文山县自然资源也较丰富,而且不乏珍异品种,植物种类繁多,目前县境内主要植物种植41种661个品种,其中:粮食类189个,经济作物25个,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80个品种。县内有林地178万亩,森林面积86万亩,多种林木荟萃,43种珍稀树种,国家保护动物14种,野生果类、花卉等219种。文山三七是世界独特名贵生物药材资源,种植通过了国家GAP认证,并获原产地域保护。2004年全州三七在地面积8.27万亩,产量350万公斤,其中文山县占了80%以上。其二是矿产资源较丰富。全州现已探明的矿产11类70余种、670个矿点,资源潜在价值3000亿元以上。其中铟、锡、锑、铝、钨、锰、锌等8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省首位,铟、锡、锑储量分居全国第一、二、三位。锡金属储量42.6万吨,锌金属储量348.1万吨,锑金属储量21.1万吨,铝矿储量7237.3万吨,铟金属储量3779吨,铜金属储量11.6万吨,银金属储量664吨。文山县地处云贵高原南缘斜坡地带,县域内矿产资源也较丰富,各种黑色、有色、稀有贵重金属和非金属矿24种,矿点(含矿床)96个,钨、银、锰、铝、锌、硅、砷、花岗岩、石灰岩、粘土等为优势矿种。相临的越南矿产资源也较丰富。文山县是全州中心县和工业重点县,各类资源易组织。五是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投资商家云集。文山县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兼备亚热带、南温带等立体气候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多样的地形地貌及其优越的光、热、水条件,赋予全县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县年均降雨日数146天,降水量为992.7㎜,日照数为319天,2023.1小时。冬季平均日照69天,最长113天,最短21天。最热月为6、7月,平均气温18℃—23℃,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8℃—10.6℃。年平均气温17.8℃,四季如春气候环境有利于投资商家云集。

三、文山县“十一五”发展工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省、州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机遇,牢固树立“工贸强县”思想,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园区为载体,企业为主体,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核心,实施城市经济、特色经济、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五大战略,以工带农,以工促商,促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高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实现县域工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快速提升工业经济总量。以2005年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为基数,“十一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24.1%,到2010年达到100亿元,增加值年均递增24%,到2010年达到40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工业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工业经济基本实现非公有制经济运行的格局。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到2010年,三七、特色食品、冶金、建材、化工、造纸等6个优势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优势产业群体支撑经济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3、工业投入目标。以2005年工业投资总量为基数,从2006年起至2010年,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幅度保持在40%左右,“十一五”期间规划多渠道筹集18亿元工业公共基础建设资金,并力争筹集50亿元项目资金,以期拉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增长。

(三)发展思路和重点。

“十一五”期间重点产业发展的思路是: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筹集50亿元资金,投入“六大领域”38个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三七、特色食品、冶金、建材、化工、造纸六个重点产业,努力推动县域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发展的重点:一是打造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制药工业。产值目标:力争到2010年达到19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30.6%。思路:抓住云南省建设以生物资源开发为主的医药产业的机遇,加快建设三七产业园区,抓好三万亩GAP三七种植基地建设,应用高新技术,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之路,形成三七药品、保健食品和日用化工产品产业群,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云药初加工中心和原料供应基地。要创新思维方式,广招天下能人智士,吸纳中国民间科学配方,引进世界一流先进技术,吸引国内外资本,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现有三七加工企业。“十一五”期间抓好三七综合加工中心建设、三七保健食品生产线续建、南药一期开发等11个支撑项目建设,打造特安呐系列、七花白药系列等三七品牌,做强做大三七产业,实现超常规发展。二是重点突出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目标:力争到2010年达到2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5.2%。思路:抓住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机遇,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增加投入,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重点发展以烟、粮、菜、林、畜为原料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支撑项目。“十一五”期间抓好云南知味园食品有限公司特色系列食品技术改造、文山马塘冯家系列面条技术改造、调料加工生产线建设等6个项目,增加系列绿色食品。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形成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的产业化经营,使农业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要以马塘工业园区边境贸易加工片区为载体,利用文山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创造良好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七县及周边地州有特色和一定实力的企业到文山投资发展特色产品加工业。政府重点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通过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三是加快冶金工业发展。产值目标:力争到2010年达到4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37.7%。思路:根据市场需求,依托文山州、越南等周边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文山城市经济的辐射功能,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州内外企业到我县发展冶金工业。要通过技术创新,扩大具有资源优势的铟、锡、锑、铝、钨、锰、锌、铁合金、铅等主要产品的采选冶经营规模,提高规模效益。重点发展有色金属的精深系列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和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集采、选、冶加工为一体,技术先进的龙头骨干企业,通过改造创新提高产品档次,扩大规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限制、淘汰、禁止发展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工业产品和技术。要着重加快铝土矿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快文山铝土矿开采、铝厂工程、铁合金等8个支撑项目建设。四是稳步发展建材工业。产值目标:力争到2010年达到8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2%。思路:实施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水泥要立足全州和越南市场,增量提质,加快壮山公司龙头企业的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步伐。禁止新建立窑生产线。按照建材工业片区规划,紧紧围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要求,加快制砖、石材、制瓦建材企业搬迁整治和改造,实现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以提高质量、节能、节地、利废为重点,开发适应现代城乡发展需要的商品混凝土及石膏刨花板、空心粘土砖、混泥土新材等轻型、多功能新型墙体材料。引导和鼓励发展新型塑钢、采钢等新型建筑材料,满足城乡建设需求,开拓周边市场。建材工业“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文山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文山混泥土搅拌站、文山混泥土砌块生产线等4个支撑项目。五是重视化工和造纸工业发展。产值目标:力争到2010年达到2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9%,思路:(1)煤炭工业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择优开发,建设基地”的发展思路,在抓好八家寨、清水沟、大凹子、法克等四个小煤矿规范经营的基础上,引进战略性伙伴,以资产为纽带,推进行业整合,提高综合经营效益。坚决取缔非法开采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小煤矿,保护和合理开发资源。(2)化学工业要严格限制企业数量,做强做大产业。要以文山县金驰砒霜有限公司为龙头,引进战略性合作伙伴,通过股份制改造和机制搞活,做强做大砷系列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坚决关闭和取缔非法经营、污染严重的土法炼砷、炼铁、炼锌企业。同时,积极开发民用和精细化工产品,发展20万吨烧碱项目,引导发展农用化学工业。(3)造纸工业要走林纸工业发展的路子,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8年建设的机遇,认真抓好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建成38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搬迁改造造纸生产线。以林促纸,以纸养林,最终实现生态、环保、造纸、育林的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大格局,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同时,机电工业要加快通用机械制造生产线搬迁改造、农业机械生产线改扩建、盘龙河威龙电站等项目建设。

加大“两大重点工业园区”平台建设。其一为三七产业园区。中国文山三七产业园区是云南省列入的30个重点园区之一,也是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的重点园区。规划面积:总规划面积500公顷。规划投资公共基础工程6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占地112公顷,其中工业用地43公顷,占园区总面积的38.4%,二期完成后续工程建设。支撑项目规划投资34亿元。产业投资导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投资导向,以文山三七生物制药产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为主,适当布置旅游观光、娱乐以及种植;园区主要引进“四高一无”(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税收、无污染)的项目和企业落户园区。目标:园区要建设成为文山州乃至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型、景观型的工业园区,并发展成为国际三七研发中心。实现三七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尖端化、交易网络化、宏观管理法制化和环境园林化。其二为文山马塘工业园区。文山马塘工业园区也是云南省列入的30个重点园区之一。以马塘镇新开田为中心,以开化镇、红甸乡、秉烈乡为侧翼,围绕平文公路向两端延伸。规划总占地面积41.3平方公里,规划投资公共基础工程14亿元,优先发展冶金、边境贸易、建材三大片区。采取一园多区的方式进行规划建设,整个园区分六个片区。产业投资导向:依托矿产资源,突出冶金矿产品开发的带动效应,使之成为文山的冶金原材料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建材基地;以新技术、新工艺为先导,以基础产业、精深加工和制造业为支撑,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企业,高起点发展精深加工企业,以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改造为主要途径,加快优势产业发展步伐;以铝土开发、有色金属矿产产品精深加工为园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铝、锌、锡、铟、锑、锰等;建材企业重点改进生产工艺和环保措施,实行规模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使建材企业达到安全生产条件,实现排放的烟尘、粉尘达到国家二级控制标准,大力推行新型墙体材料生产,限制实心粘土砖及资源耗费大、高污染等传统制瓦业的发展,最终以新型墙体材料代替传统的建材产品;严格限制生产工艺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和企业入园。(重点建设项目见附表)

四、主要措施

(一)遵循五大原则、实施好五大战略。

发展工业经济必须按照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确定的“五统筹”发展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一五”期间,应坚持五大原则:一是重点工业区按规划布局有序发展原则。要遵循规划有序发展工业,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未经县级最高权力机关有效程序通过,不得随意改变布局。文山县城及周边,以三七产业园区为重点发展三七深加工工业;文平路沿线是文山县冶金工业布局的重点区域,其路、电、水、通信条件较好,土地资源可利用度高,马塘工业园区是发展重工业的首选区段。文——马、文——麻路片区规划边境贸易加工片区,重点布局农副产品加工,形成特色产品加工区格局。文山县城西、城南一线建材资源丰富,重点布局建材工业片区,其它区段仍按“三类经济带”规划发展。二是市场化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相结合原则。县、乡(镇)两级政府要引导好工业产业的投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市场运作方式,扩大招商引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竞争力原则。发展工业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遵循竞争力原则。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是增强竞争力,实质上就是要全面提高工业的经济总量、整体素质和经济社会效益。工业发展侧重于工业园区的发展和重点工业规模化项目的投入建设。坚持突出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根据文山县及州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具本地特色的工业产业。发展要把握市场机制、经济杠杆调控为主,行政调控为辅的导向合理规范发展措施。四是高新技术原则。工业发展要体现工业区的科技含量,导向企业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充分依靠知识技术促进工业升级。坚持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原则。积极培育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工业企业。避免低水平和重复建设。五是可持续发展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走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发展路子,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为目的,合理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实施好五大战略:一是城市经济战略。依托文山中心城市和平文、砚文公路,以两大重点工业园区为载体(中国文山三七产业园区、文山马塘工业园区),用城市经济的巨大经济功能和公路的枢纽连接作用辐射和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推进城市化建设,促进县域工业发展。二是特色经济战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扶优扶强,建支柱、树名牌、抓市场,调强调大第二产业,鼓励引导企业围绕生物制药、特色食品、矿业、建材大力发展特色工业,以工带农,以工促商,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第二产业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三是科技创新战略。大力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岗位,同时又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要以改革和技术进步为动力,加快企业科技创新,把企业培育成科技进步主体,逐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和集团化经营,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四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把保护环境及生态平衡放在发展工业的首要位置进行布局,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重点抓好建材企业搬迁改造及高污染企业治理,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不懈地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工业发展。五是对外开放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善投资环境,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新招商引资观念和办法,外贸、外经、外资并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努力构建全社会参与、多形式、全方位、大范围、纵深发展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文山县之所以贫穷,核心问题在于工业还比较落后。“无工不富”,要真正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缺乏工业支撑,客观上就不可能。农业经济作为解决生活的基础工程,地方财政靠其增收困难重重,靠城市建设发展增加财税,治标而不治本,且从发展总体上来说,不是长远大计。宣传部门、新闻媒介宣传力度,组织、人事部门要组织全县干部分批轮训,促使全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真正树立“工业首位”意识和“工贸强县”思想,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才是今后县域经济增量的必由路子。县委、政府下大力气动员全县力量,狠抓思想统一,确保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真正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县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把推进工业化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一是理顺工业管理机构,成立县级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县委书记担任组长,县委常委担任副组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把手任成员,负责定期研究工业发展问题;二是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工业经济领导责任制。由组织部门集合领导干部年度考评进行考核,对抓工业发展不到位的领导干部坚决更换。重视工业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各级领导班子都要配备政治素质高、敢于抓工业、善于抓工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主抓工业,并把工业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挂起钩来,切实加大抓工业的力度。三是各有关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合作,着重在改善环境,创造条件发展工业经济上狠下功夫。由纪委、监察部门制定方案,负责检查、督促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并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三)推进工业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培养人才,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人力保障。培养工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强化职业培训,加快技术工人培养,培养一批高级技术工人、技师,造就一支专家型、智能型工业人才队伍。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培养工业企业人才。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对外吸引一批人才,为我所用。建立奖励机制,激发造就一批本土企业家。一是县域工业强县要树立“人才兴县”的观念,高度重视工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地吸引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工人;二是要从各层次、各梯次充实人才队伍,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现有人才队伍的培训;三是企业主管部门定期不定期组织各级干部的继续教育工作,培养一批懂市场经济、懂现代经济管理、敢于抓工业、善于抓工业的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工业管理水平;四是合理使用人才。建立健全企业经营者成长的激励、考核、监督、约束机制,加强企业经营者和人才队伍建设。继续选派懂经济、会管理、能经营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非公有制企业帮助工作。

(四)加快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集中力量重点实施好创办小企业工程、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促进小企业快速健康成长。按照“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的要求,积极开展小企业创业试点工作,逐步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创业发展机制,在工业园区内规划建设具有一定潜力初创企业孵化、培育基地,树立一批创业服务工作的典型。认真落实各级发展非公经济的有关优惠政策,大力发展非公企业。

(五)抓住重点,择优扶持。

在六个产业中选择有一定优势,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培育和扶持,使之成为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一是鼓励工业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以资产为纽带进行联合或重组,引进战略性合作伙伴实现规模化发展。结合倍增计划的实施,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重点扶持亿元产值企业发展到5户以上,上缴国家税金2亿元以上,培育出15户以上产值超千万元的重点企业,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二是制定并优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的政策,狠抓落实到位;三是建立扶持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机制,对企业实行跟踪指导和动态管理,享受我县扶持重点企业优惠政策;四是加快企业改革,积极推进行业整合。鼓励企业通过资产合并、兼并、转让等途径组建私营企业集团,符合大企业、大集团标准的,积极帮助企业向上申报享受国家和省重点培育的大企业、大集团的相应优惠政策。近期重点整合的行业是三七特色产业、铁合金行业和建材行业。

(六)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一是实施“工贸强县”,要建立问责制度。全面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工作,努力转变增长方式,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处理好工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关系问题,大力发展节约型企业,推进清洁生产、节约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二是实行产业导向调控机制。经济宏观管理部门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企业按照国家政策,合理利用资源,促进资源开发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鼓励各种资源向龙头企业和优秀企业集中,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优化资源配置。三是建立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理顺项目研究、管理、服务工作,加大对全县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战略资源的宏观调控和招商力度。四是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经济宏观管理、国土、环保、安监等部门密切配合,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坚决查处和打击私挖乱采、炒卖国家资源的不法行为,保障重点企业对资源的合理使用。

(七)构建融资担保平台,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一是设立“文山县扶持重点龙头企业专项资金”。从2005年起,县政府每年筹措1,000万元资金(包括园区新增地方税费,不足部分另筹措),有偿用于园区建设和扶持重点企业生产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小额贷款担保。进入园区开发特色产品的科技型、出口型企业优先给予扶持。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工业企业实施生产线技术更新改造的,经农业、经商、财政部门认证,县政府按照银行同期贷款额给予一年的贴息;三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开展信用担保业务时,要把重点放在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工业企业上。对进入园区开发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好,有利于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工业企业优先提供贷款担保。四是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销路的产品开发、加工企业,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投入,支持企业上档次、上规模。有关职能部门要引导和帮助重点企业做好项目选优,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多渠道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引导和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工业项目建设;五是税务部门在税收上实行公平税赋,用好用足我县现行扶持发展非公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和招商引资、国企改革等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引导和帮助重点企业建帐立制,规范会计核算。

(八)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

一是县委政府按年度安排财政预算500万元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加快园区建设。重点加快三七产业园区、马塘工业园区建设;二是工业管理委员会要创新园区管理运行机制。按照市场化原则,要以创造宽松环境为目标,以扶持引导为重点,以排忧解难、优质服务为已任,制定并完善园区建设规划,做好综合协调,快速高效地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综合配套的优质服务;三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快园区招商。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研究实施最优惠的土地、用水、用电和税费政策。积极向省、州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园区建设。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围绕综合协调、事务服务、减少检查、规范收费、便商服务等重点措施制定管理办法,努力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减轻入园企业投资成本。

(九)促进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以现有工业企业为基础,利用国际国内先进科学技术,在精深加工、新产品开发、节能降耗、防治污染等方面,实施重大技术改造、技术攻关、技术引进和技术推广。高起点、高标准办好工业园区,鼓励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形成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充分利用科研单位、院校的科研能力,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搞好与科研单位、院校的合作,建设一批产、学、研联合的科研开发示范项目。把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作为各级政府支持的重点,建立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允许企业提取一定比例的技术开发费。保护知识产权,鼓励技术发明和创新。

(十)优化环境,努力营造发展工业的氛围。

各级各部门要从“工业强县”的高度出发,全力营造加快工业发展的氛围。一是建立县、乡领导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和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使领导干部逐步做到“心中有大局,手中有项目,身边有朋友,人人能招商。”全县上下都动员起来,形成强大合力,集中力量为工业办实事,为我县工业的大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加大公共硬件环境建设力度。维护好现有基础设施,扩大招商引资,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坚持地方财政投入数年不动摇,进一步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造好的投资环境;三是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认真落实省、州以及我县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整治“四乱”,加强监督,狠抓关键措施的落实,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县委、政府对优化经济环境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破坏经济环境的人和事,坚决查处,决不姑息。

信息录入:韦家耕

请扫描二维码,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