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山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报告(书面)
——2011年4月13日在文山市第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文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柏崇卫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文山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提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实施 “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特大旱灾的不利影响,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围绕一条主线、抢抓两大机遇,突出三个重点、培育四个体系”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双提升”战略,抢抓机遇、团结奋进、开拓进取,全市经济发展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结构逐步优化、就业持续增加、价格基本稳定的良好态势。同时,积极组织申报文山县撤县设市并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全面完成,完成情况如下: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计划
2010年
完成
完成计划
(%)
增长
(%)
1、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94.7
100.1
105.7
14.8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10.1
10
99
3
第二产业
亿元
44.7
48.1
107.6
19.4
第三产业
亿元
39.9
41.9
105
13
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6.2
6.8
109.7
26.9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4.8
45.1
100.7
21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75
75
100
25.1
5、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3400
3547
104.3
20.4
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5450
15837
102.5
13
7、人口自然增长率
‰
6.5以内
6.8
2010年,我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全年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2.45亿元,比上年增长66.6%。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食总产量增长2.4%,肉类总产量增长9.5%,烟叶种植面积发展到5.73万亩,木本油料种植达到28万亩;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值的比重达到39.6%。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家、5家和7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各类水利工程4302多件。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2亿元。新农村工作成效显著,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377万元,共完成90个村的新村建设扶贫工程,改善15804名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主导地位逐渐凸显。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生物资源加工、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等特色产业逐步发展壮大,80万吨氧化铝项目即将建成,并带动30万吨烧碱、40万吨PVC、60万吨电石等配套项目发展,云科药业文山产业基地将启动实施,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凸显。2010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38.2亿元,增长20.3%,比计划目标高4.3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48亿元。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60.09亿元、11.82亿元、7.86亿元,分别增长16.54%、19.3%、20.4%,骨干企业对工业经济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三)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积极落实服务业发展政策,制定了《文山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10-2020)》,完善服务业发展支撑体系。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1.9亿元,增长13%。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文山城市商业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光大商业步行街等主要商业街道提档升级,壮华物流、开化商贸城、文山民族村等一批专业市场和货物储运中心先后建成,沃尔玛超市、文山国际汽车城等大型商贸项目成功签约,物流配送、住房消费、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社区服务、教育、医疗等发展加速。认真落实国家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做好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工作,城乡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亿元,增长21%。
(四)转方式调结构扎实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研究制定严把审批环节、淘汰落后产能等一系列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结构调整扎实推进,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1.5:46.1:42.4调整为10:48.1: 41.9。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18%上升到24.6%。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生态项目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90%。严格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继续推进重点节能工程,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5.04%和5%。
(五)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抢抓“扩内需、保增长、保稳定”政策措施,认真落实重大项目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和目标考核责任制,继续实行“重大项目并联并行审批”、“重大项目限时办结”等制度,重点推进全市66个重大项目建设。扎实做好与国家、省、州的汇报衔接,全年仅发改系统就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04亿元;认真抓好投资环境改善和建设,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投入建设。省运会项目全面竣工投入使用,文山氯碱综合、盘龙河综合治理等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启动,两条二级公路、农村通油路工程、德厚水库、农村校舍安全、中低产田地改造、新烟区建设、木本油料基地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积极推进,城市排水管网、110KV文山乾塘变电等项目按期建成投入使用。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比上年增长25%。
(六)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财税金融运行平稳。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为契机,着力培植税源,强化税收征管;强化预算管理,搞好资金调度。2010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1.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8亿元,增长26.9%,完成全年计划的109.7%。金融信贷平稳运行,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50.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39.1亿元,分别增长24%和24.3%。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3.6%。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工作取得新的成果。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效落实,“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7.66年,教育综合实力得到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市医院二院综合大楼、乡镇卫生院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等一批卫生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7%和95%,城乡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医改工作顺利推进。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广播电视、民族宗教、精神文明、安全生产、平安创建、老龄、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547元和15837元,同比增长20.4%和13%。积极落实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86名,解决396名特困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争取和实施10000平方米廉租房建设,帮助200户700多人解决住房困难;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5%,低于州下达4%的控制目标。
(八)“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绘就未来发展美好蓝图
《文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数易其稿,圆满完成编制任务。《纲要》分为5章15节,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市发展的五大战略:农业稳市、工业强市、城镇富市、科教兴市、开放活市。四项基本原则:先行先试,率先发展;优化结构,科学发展;保护环境,绿色发展;开放合作,联动发展;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六大发展目标: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社会民生、生态环境。八大战略任务:1.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着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3.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4.抓住“桥头堡”建设新契机,着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5.加快制度创新,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6.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文山;7.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平安和谐文山。
今年各项工作取得的较好成效,确保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胜利完成。经过五年的发展,全市经济总量跨越百亿元大关,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88亿元)的113.8%,年均增长15.2%,人均突破2000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6亿元;二、三产业比重比“十五”末提高6.2个百分点;城镇化率突破50%;五年累计投资规模达到2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7.1%和11.1%;城乡居民收入比由5.8:1下降到4.5:1,差距进一步缩小。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市经济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二、2011年发展环境分析
从总体上看,2011年我们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机遇大于挑战,机遇蕴于挑战。从国际看,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依然存在,国际环境总体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我市加快对外贸易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机遇期,处于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2011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投资方面:国家要求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3826亿元,投资重点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水利、农业基础、教育卫生基础设施,以及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在货币政策方面: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是宏观政策导向的一个重要变化。从市内看,文山县撤县设市的重大契机,将有利于争取上级对我市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资金和政策的更多支持;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文山的知名度,充分发挥文山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聚集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发展要素,扩大对内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将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新平台、鼓足了新干劲。通过多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艰苦努力,我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培育初见成效,各族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断增强,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将全面实施,将进一步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动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特别是通胀预期增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进一步凸现;我市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偏大,骨干企业偏少,外贸出口总量偏低,服务业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设施依然比较薄弱,城乡差距还比较大,与此同时,当前经济运行又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制约农业稳定发展的因素较多,增加了农业发展的难度。二是企业经营环境趋紧,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供应紧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明显上升。三是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国家今年将新增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四是经济发展结构和质量有待进一步优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仍要高度关注。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又是撤县设市后文山发展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州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全省建设“两强一堡”、全州建设“新高地”的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农业稳市、工业强市、城镇富市、科教兴市、开放活市”五大战略,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加注重民生改善,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打造“中国三七之都”和“云南铝业之都”,构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推动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按照市委一届一次全委会议的部署,坚持积极可行、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
四、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和措施
实现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必须按照市委确定的经济工作总体要求,突出发展空间战略,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发展竞争优势;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开创城乡发展新局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加快发展基础;积极扩大融资规模,推动项目投资新突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合作发展新领域;大力推进社会建设,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必须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必须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必须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必须团结干事、凝聚力量,必须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实施农业稳市战略,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严格保护耕地,加强节水改造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进程,抓好马塘镇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解放大沟等项目建设。以创建“全国第二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与改革建设示范县”为契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加大发展规模化种养殖基地,注重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抓好农作物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实施“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工程,培育和引进一批规模较大、经济效益好、有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企业创造税收、农民增加收入”的目标。计划完成全市农业总产值16.8亿元,粮食总产量达1.78亿公斤,粮经比例56:44,农民人均产粮454公斤以上,人均纯收入4150元。
(二)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工业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发展以三七、氧化铝等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增强全市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工业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山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以两个省级工业园区为平台,深入推进企业“退城入园”,加强搬迁项目建设进度,扎实抓好80万吨氧化铝项目的投产工作,积极开展40万吨氧化铝扩能、40万吨电解铝及40万吨铝型材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氧化铝配套项目建设工作。加快云科药业文山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启动人羞花公司三七牙膏系列产品生产线、三七物联网中心及加工厂建设等项目建设。计划完成工业总产值95.6亿元,增长1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6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6亿元,增长10%。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繁荣城乡消费市场。以撤县设市为契机,以中心城市和良好的通道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以商贸、物流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协调抓好恒丰物流中心、七乡农贸市场等商贸物流业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启动文山铝业(夹马石)物流中心、文山国际汽车城等项目建设;做好德厚、红甸等乡镇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工作;抓好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搞好旅游软环境建设,吸引更多游客来文山旅游、度假、购物、消费,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做强做大。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落实好省下达我市的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保障成品油供应。抓好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督促、配合,继续推进“放心肉工程”保供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生猪屠宰、酒类流通管理等监管工作,确保食品安全。力争年底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48.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4.1亿元以上的目标。
(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打牢发展基础。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亿的任务,增长16%以上。交通方面:全力推进文都、文天两条二级公路境内段建设扫尾工作,确保3月底前全部完工,为建州53周年献礼。开展丘北—文山(市境段)、富宁—文山—蒙自(市境段)、文山—天保(市境段)铁路及站点建设前期工作,争取列入国家及省铁路网中长期规划和桥头堡规划,实现大通道建设的关键性突破。做好蒙文砚高速公路、平天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环城西路四期、卧龙大道至二级公路联络线建设,以及喜古至新开田、松树坪至大吉厂等57公里通畅工程,100公里通达工程,5个农村客运站建设,200公里乡村公路新改建。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确保地方公路安全畅通。水利方面:继续抓好布都河水库、以腻资水库工程建设,力争新马房、盘龙山2件小(1)型水库开工建设。积极做好老回龙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小流域治理、干支渠道防渗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继续做好德厚、摆依寨等大、中、小型水库项目前期工作。计划解决1.6万人的安全饮水,新增和改善解决灌溉面积3.2万亩,新增水电装机2500KV,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km2,新增水库蓄水1117万m3,新增解决2900人的农村用电困难问题。能源通信方面:加快电网延伸和改造步伐,稳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发生物质能,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和沼气。重点抓好文山1.5万KW生物质能发电厂,文山市农(电)网改造等输变工程建设,整合并扩建年产9万吨大凹子煤矿等项目。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信息网络覆盖率,实施“村村通互联网”工程。扶贫开发方面:扎实推进扶贫开发进程。计划建设新农村100个,易地搬迁245户1103人。
(五)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市政道路桥梁、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和配套设施。重点抓好卧龙路七标段、普阳路延长线3、4标段、盘龙河(北片区)综合治理等基础设施项目;抓好壮乡苗岭、中天世纪二期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加快城南、城北、职教园区三大片区建设进程。积极推进旧城旧街改造的步伐,推进东风路北片区、大兴街、梁子片区等旧城棚户区、旧街道路改造,围绕扩大城市外延,构筑通畅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加快城北、城南片区道路建设步伐,搭建城市路网框架,重点建设城北片区1—8号路、体育中心至花桥50米主干道、环城西路三四期工程、环城东路等骨干路网,完善城市环路建设。形成分布合理的城市路网结构,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增强城市交通承载能力。
(六)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重点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推进教师周转房建设。深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医疗保险参保制度,确保农村群众参合率不低于95%,城市居民参保率不低于100%。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全年争取新增就业达到2000人。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认真做好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工作。积极推进文体广电事业,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市场监管。特别是加强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粮食、肉禽蛋和水、电、气以及化肥、农药等价格监管,切实维护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抓好基层司法所、派出所、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社区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
(七)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构建生态和谐文山。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生态和谐文山。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两污”、电力、通讯、供水等配套设施,加强水环境整治和饮用水水源保护。结合新农村建设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推进生态乡、生态村创建活动,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整治,科学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严格环保执法。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严格查处污染环境违法行为。大力发展“高能效、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全面落实企业节能减排、节能降耗的技术措施,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抓好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建设。封山造林16万亩,退耕还林1.5万亩,森林覆盖率36%以上。
(八)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和依法治市进程,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权力运行的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制约机制。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切实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涉平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团结与繁荣。深入推进平安文山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妥善化解社会矛盾,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广泛开展禁毒、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打好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中共文山市委的强有力领导下,树立信心,应对挑战,克服困难,紧紧围绕市第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各项部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为实现文山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信息录入:田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