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

 发布日期:2009年07月13日  作者:原创  点击数:2203次   资料来源:政府办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7年1月21日在文山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 长 陈国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6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和依靠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八次党代会、州七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着力抓好新农村建设、城市经济、工贸强县、基础设施建设,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十一五”开局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54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完成22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完成22.36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4.5:42.4:43.1;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4.73亿元,增长2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1亿元,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6亿元,增长2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73亿元,增长1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75元,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1771元,增长10%。全面完成了省县域经济试点县各项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全省全州的平均水平,特别是财政收入增长迅速,首次实现提前40天完成任务。

(二)“三农”工作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扶贫开发扎实推进。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要求,科学规划、狠抓落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投资3758万元,实施姑娘寨、热水寨、牛头寨等3个新农村试点和27个小康及温饱示范村建设,完成道路硬化40条46.5公里,危房改造582户,改厩改厨改厕1899户,建沼气池1871口,完成科技培训141期1.4万人次,农村基础设施、产业规模、村务管理、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项目覆盖10个乡(镇),受益农户2113户9209人。多方筹集资金487万元实施易地扶贫开发建设,共搬迁2个村139户598人。申报产业扶贫项目4个1537万元,扶贫信贷项目4个2亿3097万元。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资金2942万元,扶持农户5997户。完善挂钩帮扶制度,投入扶持资金320万元。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工作,组织培训70期5121人,输出和转移就业9771人,实现农民工劳务收入6839万元。

——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效益。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粮食总产量达1.33亿公斤。完成冬季农业开发18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完成烤烟种植5.2万亩,收购烟叶12.32万担,其中中上等烟叶11万担,税收1369万元,烟农收入达6224万元。三七在地面积4.77万亩,规范化种植2.6万亩,实现产值2.9亿元,三七加工企业实现产值3.3亿元,销售收入3.5亿元,创税利1300万元。甘蔗在地面积3.6万亩,产量14.8万吨,蔗农收入达2590万元。积极发展核桃、杉木、八角、草果等林果业。积极发展畜牧业,加快商品猪、禽基地建设,推广猪杂交、牛冻精改良技术,扶持规模养殖重点户250户,养殖示范户1737户,建立畜禽示范村104个,实现畜牧业产值3.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3%,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450元。

——加强林业管护,促进生态建设和发展。抓好老君山管护,编制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争取补助资金490万元。清理非法占用林地面积1.5万平方米,处理林政案件92起,森林防火工作取得连续2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成绩。开展森林病虫害监测69万亩,实施红旗林场小蠹虫综合治理工作,防治病虫害2.17万亩,完成城区面山义务植树7.5万株,农村义务植树115万株。

——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农民群众科技素质不断提高,全年共举办农业科技培训605期4.4万人次,实施农业科技示范样板5.8万亩。深入开展打假护农保增收活动,依法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对具有一定规模的5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扶持,实现年产值4.1亿元,税利1800万元,带动农户3.5万户。兑现良种、农机具购置等各项补贴资金363万元。

(三)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扩大城市外延、提升城市内涵、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发展思路,实施建设项目26个,完成投资10.9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3.6%。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有效

——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卧龙新城开发稳步推进,卧龙路、卧龙大厦、县医院二院、县一中二期工程等项目顺利实施。城南片区开发全面推进,文山体育城及城南大桥、城南客运站已动工建设。旧城改造项目有序推进,东风路片区第八组团已完成七花大厦建设,正在进行二期房屋建设;第九组团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投资6.8亿元的开化商贸城建设工程一期拆迁完毕,现正在实施基础工程。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了龙井路明沟和环北路延长线人行道改造工程,三水厂及输配水管网建设进展顺利。盘龙河综合治理工程稳步实施,完成了盘龙河城区段河堤除险加固和河道清淤工程,盘龙河治理和城区排水管网工程已列入世行贷款项目。西华商住苑、恒丰商贸城、泰康小区等招商引资项目正在抓紧实施。

——创新管理机制,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路灯管护实行市场化运作效果明显,城区清扫保洁工作实现社会化管理。加强对盘龙河上游非法排污企业的整治,取缔违法捞沙行为。认真抓好市政设施的维护,修补城区道路4800余平方米。加强城市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作,市容市貌明显好转。

(四)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树立工贸强县意识,大力发展工贸经济。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40亿元,同比增长2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87亿元,同比增长20.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1%。

——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项目带动战略初见成效。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马塘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成为县域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13户企业落户园区,累计完成投资4.64亿元。三七国际交易中心年交易额达3亿元以上。抓好园区规划。坚持边规划、边建设的原则,完成马塘工业园区的可行性研究、概念性规划以及新开田冶金片区和特色产品加工片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园区环评工作已通过省环保局审批。编制三七产业园区初加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20千伏安变电站建设和110千伏安变电站扩建及新开田片区日供水5000立方米的供水工程。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投资47亿元的年产80万吨氧化铝项目已落户马塘工业园区,是我县有史以来引进的最大工业项目,现已征地2519亩,完成项目环评、可行性研究及初设等前期工作;精锑迁建、金属硅续建、锌铟冶炼、8000千伏安铁合金电炉扩建、人羞花三七系列项目迁建等七个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制定出台了扶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优惠政策,混凝土搅拌站、新型墙体材料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已启动。

——规范市场管理,非公经济发展迅速。不断完善市场规划,加强市场建设,规范农资市场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物流和商贸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凸现,建成德厚乐竜生猪交易市场。落实扶持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对优秀非公企业进行了表彰奖励,对17家重点非公企业实施挂牌保护,完成重点扶持项目申报6个,成立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促进非公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县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达2.8万人,同比增长16 %;累计上缴税金1.2亿元,同比增长88.5%;实现增加值22.4亿元,同比增长35%。

(五)扩大开放成效明显,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重视项目储备和宣传,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切实抓好招商引资项目的储备,通过网络、举办项目推介会等方式集中推出了具有资源优势、建设条件好、预期效益明显的项目48个。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宣传,营造了全民招商、以商招商的良好氛围。深入贯彻《云南省外来投资促进条例》,进一步搭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平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折不扣地落实我县制定的优惠政策,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奖励2000万元。加强便民服务中心管理,为群众和投资者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发展战略,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8个,协议投资总额达18.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3亿元,其中外资项目1个,协议投资1.5亿元。组团参加了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博览会,达成意向投资额31.8亿元。成功举办了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推荐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工业化发展、旅游、社会事业发展、农业发展等七个行业或领域的招商引资项目36个,总投资98.7亿元。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与越南河江市成功实现互访,结成友好县市。积极参加2006年中越(天保)国际商贸旅游交易会,发展对越经济合作,对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加大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群众出行难得到缓解。大力实施通畅工程和通达工程,努力提高县乡道路硬化率,完成投资3371万元,建成白沙坡至喜古、新开田至坝心水泥路面改造工程,黄龙坝至秉烈沥青路面改造工程稳步实施,启动实施了茶安至平坝沥青路面建设,感古至红甸、窑上至迷洒两条公路进展顺利,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181公里。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东过境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省发改委批准,文蒙高速公路(含西过境公路)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积极发展农村客运,建成平坝、红甸、追栗街3个农村客运站,农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完善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我县已被列为全省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试点。

——水利建设取得新成就。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以水养水的发展新路子,全县水利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完成投资3634万元,实施水利建设项目2572件。润滇工程暮底河水库累计完成投资1.57亿元,并成功实现下闸蓄水,小河尾水库工程基本完工,建成土基冲坝、蜡哈冲坝和铝厂供水工程。投资1086万元,新建烟水工程小水窖2099口,管网11件,建成三面光沟33.1千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4万亩。建设姑娘寨、腰店等5件重点饮水工程,解决了5800人14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投资235万元,实施大里普、大沟绞农业开发建设项目,改造中低产农田3500亩,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电力和通信建设成效明显。抓好那么果河梯级电站开发建设,装机容量为1.9万千瓦的六、八级电站工程已投入使用,完成了六站至八站110千伏和文山西山变电站110千伏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电力紧张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实施7个自然村电网改造,全县农村通电率已达99%。加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通信网络覆盖面,完成基站建设252个,新增128个,固定电话用户达24.9万户(其中小灵通7.3万部),新增农村用户2.9万户,全县通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七)统筹发展,关注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改革继续深化,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切实巩固“两基”成果,“普实”水平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建设项目投资达5348万元,新增和改造校舍1.2万平方米,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135个,农村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交杂费,3万余名学生获得免费教科书,7000名学生享受生活补贴,实施“春晖”助学计划,有效解决农村优秀贫困学生就读高中难的问题,通过各种渠道救助贫困学生2.67万人次,免费和救助金额达812万元,切实解决了特困家庭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进一步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开展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完成了县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建设和11个村级卫生室建设,投资1.5亿元的县医院二院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整合乡镇卫生院、公卫站职能,进一步理顺卫生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卫生监督执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了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明显下降,艾滋病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食品药品的监督和管理,开展食品卫生专项行动和医疗行业商业贿赂整治,有效杜绝了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县共有30.08万人参合,收取参合资金300.8万元,参合率达89.51%,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及因病返贫的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技、文化、广电、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不断推进科技体制创新,出台了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大力普及和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加强科技培训和宣传,努力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实施国家、省、州科技项目4个,县级科技项目9个,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37.6%。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注重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大力发展农村和社区特色文化,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完成了楚图南故居的修复工作,培养了大批业余文艺队,创作了《泉水清清》、《七乡凤鸣》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强化对外宣传,实施村村通工程250件,率先在全州完成乡乡通光缆,全县广播覆盖率达94.9%,电视覆盖率达91%。积极组织开展体育竞技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双拥工作、救灾救济、扶贫帮困工作得到提高。社会保障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县乡村三级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共发放养老保险金1173万元、失业救济金212万元、开发就业岗位870个,实现再就业637人,收缴医疗保险金1987万元,支付1944万元,接收州、县企业退休人员3919人。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签订劳动合同2340份,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1140万元。抓好救灾救济和优待抚恤工作,发放救灾救济和最低生活保障金915万元,发放抚恤费、安置经费、义务兵优待金518万元。残疾人工作有序开展,对75名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口资源环境逐步协调发展。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奖优免补”政策,完成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办证1022户,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2‰。加强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乱占滥用耕地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加大对重点矿产资源的勘查、保护、管理和监管,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2平方公里。

——民族团结和国防建设得到加强。重视和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各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人畜饮水、道路修建,帮助民族地区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加强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人民武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人事、审计、档案、人防、气象、地方志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八)重视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平安文山创建活动。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工作措施,制发了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在15个乡镇设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配备专兼职人员36名,增加交通协管员50人。采取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地宣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安全大检查6次,整改了一批安全隐患,依法关闭了清水沟煤矿,取缔小煤窑5个点62口、非法采矿点25个。妥善处置了6?05、8?03特大交通事故。

——深入开展平安文山创建活动。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大力整治治安突出问题,促进全县社会稳定。整合力量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以110为龙头的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形成多警合一的联勤防范机制,撤消城区公安分局,设立四个城区派出所,增强快速机动反应能力。严厉打击涉毒和各类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做好收戒吸毒人员工作。进一步强化情报信息工作,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种渗透破坏活动。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办法,推动艾滋病防治六项工程的实施。切实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重视普法和矛盾调解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实施依法治县战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全民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启动。积极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大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力度,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1858件,成功调解1834件。重视和加强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建立了处级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全年共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3389件(次),办结3006件,办结率为88%,及时化解了社会矛盾,保持了社会稳定。通过县长电子信箱,办理群众来信161件,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九)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

定期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工作,多方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复人大代表议案、批评、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80件,政协委员提案103件。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群团组织的联系,充分采纳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政府民主决策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积极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进程,依法行政制度不断健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管理创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加强廉政建设,加大行政监察工作力度,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开门红。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是在战胜了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克服了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州委、州政府及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的大力支持下取得的,归功于全县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伟大实践,凝聚了全县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各族群众、驻文部队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年来,我们能取得“十一五”开局的良好成绩,我们感到有几点经验值得总结和发扬。一是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始终坚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始终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四是始终坚持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实实在在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确保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到实处。五是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稳定中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困难。一是“三农”问题仍然突出,农民增收难度较大。二是全县基础设施滞后,投入严重不足,历史欠债大。三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发展支柱产业、规模企业支撑带动能力不足,经济总量较小,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不强。四是落实科学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发展环境还需不断优化。五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因国企改革、征地、旧城拆迁、林地权属等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较多,处置难度大,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7年主要工作

2007年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二次、州委七届二次全会精神,按照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及州委实施富民强州“六大战略”的机遇,围绕又好又快发展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城市经济、工贸强县、基础设施建设四个重点,注重资源优势和环境保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后劲增强,为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州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1亿元,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26亿元,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6亿元,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8亿元,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66元,增长7%以上;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发展目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实施工贸强县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今年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扎实抓好新农村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注重改善农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教育、医疗条件,以实施小水窖、沼气池、民房改造、乡村道路和适用科技培训为切入点,以整合资金、整合力量、实施整村推进为主要方式,加大对群众增收致富后续发展产业的扶持力度,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增强农村发展后劲,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科学规划,量力而行,探索具有文山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子,重点抓好46个小康村、温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66户306人易地搬迁安置任务。大力推进信贷扶贫,争取协调发放小额贷款3000万元,解决贫困人口9800人基本温饱,加快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实施处级领导挂钩联系扶贫工作,抽调政治素质强、业务精的工作队驻村开展工作,开展绩效考评,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物资的管理,切实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进程。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坚持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方向,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调整布局结构,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农产品在优势区域相对集中。继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大力发展以三七、甘蔗、辣椒等特色产业,完成三七GAP规范化种植3万亩。从更新品种、提高单产和含糖量入手,按市场化运作稳步发展蔗糖业,新植甘蔗1.07万亩。加大冬农开发力度,加快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拓展高海拔温凉地区夏秋蔬菜市场。围绕文山中心城市和周边市场的需求,发展本地名特优水果和经济林果。调优粮食品种结构,注重科技兴农工作,重点发展以优质稻、优质玉米、优质小麦为主的粮食产业,提高粮食单产。合理调整烤烟种植布局,完善管理机制,加快发展国际型烟叶生产,做大做精烤烟产业,完成烤烟种植5.4万亩,收购烟叶12.6万担,实现烟农收入6900万元。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以发展商品猪、禽为重点,加大畜牧技术推广,鼓励发展规模养殖,抓好良种繁育、种草养畜和疫病防治工作,抓好盘龙山杂交牛项目的实施,完成生态养殖500头,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重视劳务输出,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

——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推进农业化进程。按照立足优势资源,确立主导产业,壮大龙头企业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农户的作用,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协调贷款、财政贴息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在符合我县产业发展的项目上,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引导和带动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通过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发展,提高农业的外向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培育新产品、新项目、新基地,增强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全面推进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实施造林工程,活立木总蓄积达456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4%,重点区域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加强林政执法和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以加强老君山保护为重点,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行为,加快周边村社扶贫易地搬迁和生态移民步伐,促进植被恢复,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抓好老君山管理配套设施项目的实施。组织实施退耕还林1万亩、荒山造林5000亩、封山育林1万亩。加大对全县竹产品的调研,制定竹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积极发展经济林1.2万亩,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提高造林存活率。抓好农村能源建设,完成沼气池建设2000口。扎实抓好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措施,以红旗林场小蠹虫防治为重点,加强对160余万亩林地的虫情监控与防治工作。抓好城区面山绿化和61万亩重点公益林的管护。

——精心组织,抓好试点和各项改革工作。按照中央、省、州安排,抓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补发工作,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合法权益,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保证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发工作圆满完成,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抓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抓好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明确林地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使林业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消除农村农业资源产权纠纷隐患,稳定农业农村发展局面,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生产积极性。认真抓好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加强监控,确保普查质量,切实摸清全县农业底子。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发挥城市经济带动作用。

——抓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发挥规划龙头作用。按照布局合理、集约发展、环境优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现特色、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完善文山城市总体规划,增强城市建设、发展的科学性。准确定位文山城市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发挥全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把文山城建设成为50万人口规模的滇东南地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对接越南市场的重要城市,打造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山水园林城市。坚持高起点、高品位,做好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做好控制性规划、修建性祥划。加强城市景观环境、土地利用及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做好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和城东、城西两条过境道路等路网规划。切实抓好规划的管理工作,强化规划法制意识,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强制性。

——加大重点建设项目力度,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围绕州庆和省运会确定的重点项目,拓宽筹资渠道,突破城市建设的瓶颈制约,强化城市经营的理念,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充分利用外部资金,加大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内涵。全力抓好州庆和省运会重点项目建设,抓好文山体育城的建设,重点完成体育场、主题公园、主题酒店及配套设施等工程建设。加快卧龙新城和城南片区开发建设步伐。抓好东风路南片区、文新商贸街、银都佳园等旧城改造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好城市通畅工程,重点抓好卧龙大桥、卧龙一桥、二桥、城南大桥、卧龙大道、城南客运站、城南停车场等建设工程,组织实施好家具市场段道路、通用机械厂段河边道路等工程项目,完成城区三个环岛、环北路延长线、龙井路、环西路、环东路、响水桥至师专道路的维修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县医院二院、三水厂及输水管网、县一中新校区二期工程、城北小学、红旗小学、青少年活动中心、壮华物流中心等工程,抓好城区绿化、亮化及盘龙河综合治理等工程项目建设。抓好开化商贸城、丽水龙庭、民族村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实施新平坝旧村改造及城南片区加油站搬迁重建工作。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强对平坝、马塘、德厚等中心集镇规划建设的指导,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优化城市环境。认真贯彻实施《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研究制定文山城市管理实施办法。明确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职责,管理依法,文明执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城市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城市管理及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坚持建管并重,克服重建轻管,加强环境卫生保洁、市政公用设施维护、绿化管理等工作,切实解决城市部分区域脏、乱、差的问题。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合理布局城市绿地,保护和利用好城区和周边的自然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三)大力实施工贸强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把实施工贸强县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优势和生物、水能、矿产等资源优势,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配置合理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工业经济成为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

——完善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步伐。按照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围绕优势资源、区域布局、重点项目建设,抓好两个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园区载体的集聚效应,鼓励工业企业入园发展,努力把两个园区建成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发展基地。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资源优势,抓好产业定位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资源规模发展和精深加工,重点抓好铝业、冶金、机械制造、生物资源开发规划,做好氧化铝项目片区控规和详规编制工作,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以三七开发为主的生物资源加工产业集群,以冶金为主的重化工产业集群,以新型墙材、水泥、石料为主的建材产业集群,以农特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实现工业的规模化发展。

——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创新园区管理机制。抓好夹马石片区日供水3万方供水工程、50米主干道路一期工程、日处理100吨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园区规划调整和开发建设要求,完善管理体制,实行责任目标考核,建立高效的管理模式,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各项工作得到落实。加大氧化铝建设项目的协调服务,把大力支持、服务氧化铝项目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扎实推进铝土矿项目建设。切实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进有实力的战略伙伴,延伸产业链,推动20万吨烧碱、30万吨石灰等氧化铝配套项目尽快上马。

——拓宽融资渠道,发展非公经济。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加快融资担保公司等社会服务机构的建设步伐,加大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覆盖全县的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法规、产业导向、行业动态、市场需求、技术咨询、人才供求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认真落实国务院、省、州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抓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好非公有制经济及各类中小企业发展在市场准入、金融支持、税费征收、土地使用、对外合作、维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企业发展、投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和优化。借助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的手段,用税收共享的方式整合资源。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科技创新。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提高工业企业的整体水平,形成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快技术改造,用好用足技改贴息及技术改造中有关税收减免和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抓好一批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龙头型技改项目,实施好一批节能降耗和环保治理改造项目,培植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打造支柱特色产业,扶持、保护和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稳定,市场占有率高,品牌信誉好的名牌产品,充分发挥我县企业的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改进生产技术和节能工艺,引进资源综合开发、循环利用新技术。不断加快新型墙材的推广应用及节能降耗工作,限制粘土砖生产,发展新型环保墙材,提高资源利用率。抓好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鼓励企业享受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

(四)加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力度,稳步推进农村客运发展。积极配合做好文蒙、文船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抓好东西过境公路建设工程,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完成茶安至平坝、黄龙坝至秉烈等县乡公路建设。大力实施通达工程,重点抓好喜古所世期至顺甸河、小街至者底、红坎至八嘎、窑上至迷洒等乡村公路建设,做好花庄至小石桥油路工程前期各项工作,争取早日动工建设。抓好小街至腰店、秉烈至海子边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300公里通自然村公路新改建。做好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实施农村11个续建、新建客运站及文山城南客运站建设。

——加强水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化水平。强化水资源保护,抓好水源点建设,新建一批蓄水工程,争取启动布都河水库项目建设。完成暮底河水库、小河尾水库的收尾工程,做好德厚、锁龙桥、洒尾科、以腻资等大中型水库项目前期工作。完成装机容量5000千瓦的暮底河水库坝后电站建设。加大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启动1.35万人安全饮水工程和一批沟渠建设工程。实施烟水工程,计划投资1740万元,完成整治小坝塘工程11件、小水窖1300口、管网工程4件。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投资392万元,在开化牛头寨、长者、渔寨和马塘热水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五)坚持开放活县,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历史机遇,树立互利共赢的战略思想,增强开放意识,拓宽对外合作领域。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理念,营造重商、亲商、护商、留商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重大项目负责制和失职追究制;认真落实好省及我县出台的税费、用地、产业、资源保障等优惠政策,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扎实推行一站式服务,加强项目储备,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招商引资重点,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利用昆交会、珠洽会等平台,通过园区招商、上门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扩大招商引资途径和效果。积极寻找战略伙伴,加强同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在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生物资源、建筑建材、城市建设等方面,整合资源向优势企业配置,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土地征用、银行贷款等方面的问题,扶优扶强产业龙头,形成产业链,达到互利共赢,实现企业的集团化发展。实行全方位开放,培育支住产业,利用我县的矿产、水电、农业等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对外经贸规模,以全方位的合作促进全方位的开放。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做好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暮底河水库旅游资源开发、城区公园升级改造、发展城郊农家乐等工作,利用旅游产业带动服务业、物流业的发展,不断扩大文山的知名度。

(六)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社会全面进步。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实用科技培训力度,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结合我县区位优势、产业特点,加强科技示范项目绩效监管、跟踪问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做好县一中新校区二期工程、县二中综合楼及学生宿舍楼、城北小学、红旗小学建设。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合理布局农村校点,优化中小学布局,切实减轻城区初中招生压力。进一步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继续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入学率。认真做好教育督导评估工作。

——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改革,重点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加强中药工作。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中心的农村卫生基础建设,充实乡镇卫生院人员,提升卫生服务能力,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认真组织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加强资金监管,继续做好国家级“新农合”申报工作。继续打好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加快计生、文化、广电、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围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的目标,加大奖优免补政策落实力度,搞好计划生育服务,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抓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和文物保护工作,建设文山县民族博物馆;以打造好壮族、苗族文化品牌为目标,加大对三七文化、铜鼓文化及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努力打造文山民族艺术的品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积极宣传文山社会经济发展新情况、新成就,宣传展示文山改革开放新形象,全面推进有线传输网络数字化进程。大力发展体育事业,逐步完善城乡体育设施。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个保险制度,加大基金监管力度,稳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城镇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积极搭建就业平台,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制度,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组织好下岗失业人员的转业转岗培训,大力培育各类吸纳劳动就业能力强的经济组织。认真抓好十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积极开拓县内外劳务市场,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及城镇转移就业的步伐。不断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认真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妥善安排好农村困难群众和灾民的基本生活,落实好救灾救济工作责任制,切实关心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救助体系。继续加大残疾人劳动就业和扶贫解困工作力度。

——切实抓好民族团结和武装工作。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各民族团结、繁荣和进步。搞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拥军优属、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巩固双拥县创建成果。做好转业军人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巩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

(七)创建平安文山,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安全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强化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领导分工负责制,对安全生产工作绩效实施量化考核,严格控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无视法律、无视监管、无视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查处事故,严肃追究责任。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管和指导。强化专项整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综合性安全大检查和专项安全督查工作,重点抓好煤矿、金属矿山、采石场、危化品、建筑施工、公共聚集场所、道路交通、民爆物品、烟花爆竹、重点建设工程等专项安全督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事故隐患,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加强平安文山创建,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力抓好平安县创建活动,并争取通过省的验收。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严打方针,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社会黑恶势力、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做好禁毒和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抓好县第二看守所、城区四个派出所项目建设。全面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应急预警、矛盾纠纷处置工作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和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认真组织实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宣传载体,开设普法视点电视法制节目,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全面启动并组织实施依法治县第三个五年规划,扎实推进依法治县进程。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以提高行政水平和服务质量为重点,努力建设创新型政府、务实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型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断推动政府思维创新、理念创新和机制创新,切实解决部门职能交叉、职责脱节等问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坚持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强对中介机构的规范和监管,强化行政执法检查。完善政府工作机制,提高决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使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加强廉政建设,不断改进机关作风,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推进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切实维护和保护好群众的合法利益。加强信访工作,拓宽进言渠道,办好县长信箱、完善领导接待日制度,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认真实施《公务员法》,强化教育管理监督,建设一支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九)关心群众生活,努力办好10件实事。

一是抓好46个新农村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实施30个村农网改造和自然村通电工程,逐步解决农村群众用电问题。三是实施茶平、黄秉公路及喜古所世期至顺甸河、小街至者底、小街麻栗寨至东瓜林、平坝底泥至下寨等公路建设,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四是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快县医院二院、县妇幼保健院及农村卫生室建设工作,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的问题。五是抓好县一中二期工程、城北小学和红旗小学建设,解决群众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六是加快三水厂及引水管网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区供水紧张现状。七是抓好卧龙大道及城区交通主要连接点的桥梁、道路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缓解城区堵车问题。八是加强城区道路及公园、绿地等市政设施管护,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九是全力抓好平安县创建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两抢一盗”及严重刑事犯罪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十是抓好文山体育城建设,迎接建州50周年庆典活动及省运会在我县召开。

各位代表,回顾去年的工作,成绩喜人,展望未来,新的目标催人奋进,新的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团结和依靠全县各族人民,振奋精神,真抓实干,继续弘扬“科学发展、团结拼搏、求实奋进、勇于争先”的文山精神,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抢抓发展机遇,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发展速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文山而努力奋斗!

信息录入:韦家耕

请扫描二维码,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