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文山县委 文山县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
文发〔2008〕55号
为努力实现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社会保持稳定,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央、省州党委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发展文山现代农业,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培植取得新成效、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工水平明显提高、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品牌建设有突破、组织化程度得到增强,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业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更加和谐。
(二)目标任务。
—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到2012年,力争农业总产值达15亿元以上,农业增加值达11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以上,年均递增分别达6%、5%、14%以上。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到2012年,力争种植业增加值占全县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9%,养殖业增加值占全县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9%,粮经比例达5:5。发展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户以上,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5户以上,县级重点龙头企业30户以上;重点培育云南省名牌农产品2个以上,云南省著名商标3个以上;各类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13亿元以上。
—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到2012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不断健全,农业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力争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具备必要的仪器设备、试验示范基地和办公场所达80%以上,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50%以上,农业科技覆盖率达95%以上。
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和布局
(三)种植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做强做大三七、烤烟、辣椒、甘蔗、果蔬等重点产业,积极培育核桃、油茶、膏桐、油桐等木本油料产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
—三七。进一步加快全国一流的三七GAP基地县和三七科研及产品生产加工交易中心建设,加快三七产业技术升级,推动三七产业化快速发展。三七种子种苗基地重点布局在古木、柳井、追栗街、开化、马塘、德厚等乡镇;原料基地重点布局在平坝、新街、小街、薄竹、坝心、喜古等乡镇。到2012年,力争三七在地面积稳定在5万亩,实现种植业产值3亿元以上。
—烤烟。以国家提出的“新烟区发展规划”为契机,积极做好烤烟生产规划,使全县烤烟种植区域逐步趋向合理。到2012年,力争烤烟种植规模达10万亩,实现产量24万担以上,实现烟农收入1.6亿元以上。
—辣椒。加强以“辣水工程”为核心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面积与提高单产同步,增加投入与提质增效同行,全面加快辣椒产业发展步伐。重点规划布局在马塘、秉烈、红甸、德厚4个乡镇。到2012年,力争辣椒种植规模达20万亩,实现种植业产值2.6亿元以上,辣椒出口、物流、加工工业产值2.5亿元以上。
—甘蔗。在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加强蔗区路、水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新品种培育和技术改造力度,延伸产业链,提升发展水平。到2012年,力争甘蔗种植规模达5万亩以上,工农业总产值达1.4亿元以上。
—果蔬业。以发展夏秋蔬菜种植、水果蔬菜保鲜库建设为主,重点布局在开化、平坝、新街、小街、喜古、薄竹、古木等乡镇。到2012年,力争果蔬业种植规模达10万亩,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
—木本油料。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核桃、油茶、膏桐、油桐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培植林业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核桃主要以老君山周边及文平、文砚公路沿线为重点合理布局;油茶重点布局在平坝、新街、小街、薄竹、喜古、坝心等乡镇;膏桐重点布局在铝土各探采矿区外围5公里范围内规划发展;油桐重点布局在北部马塘、德厚等乡镇。到2012年,力争核桃种植规模达30万亩以上,盛果期实现产值4.2亿元以上;油茶种植规模达10万亩以上,盛果期实现产值1.3亿元以上。
(四)养殖业。围绕实施商品猪、禽基地和品种改良、种草养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重点项目,加快专业化、区域化发展步伐,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同时,积极推广渔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渔业产业稳步发展。
—商品猪。主要布局在开化、马塘、德厚、古木、平坝、新街、小街、追栗街、柳井、秉烈、薄竹、东山12个乡镇,按标准化生产要求建立无公害适度规模养殖基地。到2012年,力争生猪存栏50万头、出栏60万头以上,实现产值6亿元以上。
—商品牛。主要布局在红甸、德厚、薄竹、东山、喜古、坝心、马塘7个乡镇,加大牛冻精改良力度,开展种草养畜,加快肉牛生产。到2012年,力争牛存栏13万头、出栏3万头以上,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上。
—商品禽及蛋禽。主要布局在开化、东山、古木、马塘、红甸、追栗街6个乡镇,重点发展商品禽和蛋鸡,努力扩大饲养规模。到2012年,力争家禽存栏120万只、出栏140万只以上,禽蛋产量1800吨以上,实现产值4000万元以上。
——渔业。着力调整渔业生产规划布局,优化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养殖技术结构更趋完善,重点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到2012年,力争水域养殖规模达3万亩,水产品产量达530万公斤以上,实现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
三、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措施
(五)加强规划编制。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市场导向,结合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特色优势,认真编制特色优势农产品和畜牧业、林业发展等专项规划,通过逐年实施后形成特色优势明显、布局合理、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产业带、产业群。
(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农村水电路建设,以水库建设为重点,加大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切实做好德厚水库、布都河水库项目前期工作,完善暮底河水库、小河尾水库配套工程建设,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积极抓好“五小”水利和烟水工程,进一步提高全县水利化程度。着力改善乡村路面状况,实现乡乡油路、村村等级路的目标,解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难问题。抓好小河尾坝后电站、小水电代燃料和土库房变电站技改增容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工程,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在新农村建设中, 加快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进程,突出以小康村、生态村、文明村、温饱村“四村”建设为载体,以沼气池、小水窖、民房改造、乡村公路、适用科技培训“五位一体”为重点,同时提高产业扶持力度,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现代农业和城乡协调发展。
(七)完善农业物质装备体系。开发功能适用的农产品加工机械、农林作业机械、节水灌溉设备和农用动力运输机械,扶持农户开展机械化作业。积极推广新型肥料、低毒高效农药、可降解农膜及适合我县土壤结构和优势农产品种植的专用肥,探索生物农药在优势农产品生产使用上的补贴机制。运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发挥农村综合信息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
(八)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的客观需要。加快实施种子工程和畜禽水产良种工程,重点抓好良种提纯扶壮、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普及。主要开展果蔬、辣椒、三七、烤烟等作物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地膜栽培技术和农作物、畜禽的病虫害防治及提高复种指数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强对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的培训。采取各种形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九)构建农副产品加工和市场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粮油制品、畜产品、果蔬、制糖、烟叶复烤、核桃、辣椒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绿色农业,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抓好日榨3000吨甘蔗、核桃加工、辣椒加工、果蔬加工、粮油产品加工等项目建设,积极构建以农特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坚持农村市场建设与农业生产、农民消费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各类大型连锁企业和农资经营龙头企业加快商品配送中心建设,有效整合农村商业经营网点资源;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重点,鼓励县内外企业直接到乡镇、村增设商业零售网点(农家店),逐步建立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集生活消费品和农资销售,以及农副产品收购为一体的农村经营市场网络。
(十)加大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立足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组织龙头企业每年有选择地参加省内外知名度大、影响广泛的产品展洽会、博览会、订货会等,吸引县内外客商参与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充分利用县外资源和市场,加快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
四、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
(十一)财政扶持政策。不断增加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投入,视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加大投入力度。按照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要求,围绕重点发展的产业,财政每年投入农业产业方面资金增幅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标准化生产、新产品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和推广培训,以及产品产地认证、优质农产品推介等补助。具体实施办法由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制定。
(十二)金融扶持政策。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大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财政资金、银行资金和社会资金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十三)土地使用政策。投资者在我县投资开发规模化农、林、牧等产业项目,经县政府认定的,一切手续从简。坚持农民自愿、有偿、有序、规范的原则,按照县级农业、畜牧业发展规划及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允许农户在土地承包期限内依法向投资者通过入股或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方式,投资用于种植、养殖业发展。如不改变农业用途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视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但不得建盖永久性建筑。在县内投资创办农产品加工或物流企业的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出让(招标拍卖挂牌)、租赁、入股和流转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对占用土地进行永久性设施建设的,按非农建设用地的规定办理手续以出让方式供地,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年限最高50年。进行非永久性设施建设,且对耕作层不造成破坏的,视同农业生产用地,按《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办理。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租赁农民土地建设农产品原料基地,根据其带动能力和基地规模,县级财政部门可给予补助。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投资农产品加工业,降低企业进入成本。
(十四)奖励政策。县政府根据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重点产业,研究制定出台具体的扶持奖励办法,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物流的企业和个人或者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给予奖励,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享受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文发〔2008〕54号)文件中相关的奖励政策。
(十五)政治和社会荣誉。县委、县政府对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业主及个人进行表彰,可授予“十强企业”、“优秀企业家”、“纳税大户”、“荣誉市民”及“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对受表彰的“优秀企业家”、 “荣誉市民”及“先进个人”,视情况特邀列席县委、县政府的有关重要会议,并优先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先进人选。
五、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
(十六)加强领导与协调。农业农村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县上下要增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把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地结合起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调整充实县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督促检查、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不断提高领导“三农”工作的水平。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明确各自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中的职责和任务,在区域布局规划、政策信息引导等方面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搞好服务。
(十七)建立健全发展目标考核责任制。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水平作为相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考核的重要依据,切实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认真落实县处级领导挂钩乡镇、乡镇班子成员挂钩村委会、县属部门挂钩扶贫点联系制度,继续实行挂钩奖惩和目标责任制度。加快建立激励机制,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精神、物质奖励。
(十八)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按照“支部建在协会上,协会办在实体上,实体联在农户上”的农村工作要求,深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和“云岭先锋”工程,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搞好农村干部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的本领以及处理农村事务的能力;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注重从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打工返乡青年、致富带头人中大力发展农村党员,并侧重发展18—25岁的年轻人,夯实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六、附则
(十九)本意见自发文之日起实行。
信息录入:白朝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