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便民服务 > 面向个人 > 文化娱乐 > 正文

传统音乐--《开化古洞经音乐》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16日  作者:  点击数:84次   资料来源:市文广体旅局

《开化古洞经音乐》主要流传于文山市城区。文山,古称开化,为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地,开发较晚。直至明末清初,平南“屯军”流散,一大批汉民族由此进入文山,洞经音乐也因此传到开化镇,沿袭至今已400多年。 但因为历史原因,洞经音乐传入文山无确切的史料记载。据洞经音乐师傅吴明铣先生撰文称:“文山洞经音乐由明朝驻建水的南京籍士兵落籍文山后带入。至清乾隆年间,乡人吴梅菴、吴玉坤兄弟在文山首倡兴起弹演洞经音乐,并在城中建财神庙,每逢佳节组织演奏洞经,此乃文山洞经的始祖。后派名叫毕荣的青年到南京学习洞经音乐,毕荣勤学好问,把南京洞经音乐所有的曲调和打击乐以及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学到并带回文山,与爱好者共同学习操练。从此文山洞经音乐基本纳入较准的演奏规范并得以流传。毕荣由此受到大家的尊敬,被誉为文山洞经音乐的先师”。

《开化古洞经音乐》经历了初传、渐盛、衰微、复苏与振兴几个时期。在鼎盛时的光绪年间,文山老城曾建立过上百个演奏洞经音乐的会所,因多年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会所逐步消失。1981年文山市文化馆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对开化古洞经音乐进行了抢救性的收集整理,形成一套完整的资料。2009年,文化部门组织刘统、谢隆文、胡兴义、戴景钧、段鹏鸣、胡文清等几位先生成立 “文山州怡心文化艺术研究会”,同年11月成立了“开化古洞经乐队”,专门从事对《开化古洞经音乐》的研究和演出。

“开化古洞经乐队”成立以后共整理了:正调35个,曲牌4个,及大、小板共41曲;创作新词37曲;乐器增加了杨琴、古筝、笙、丝弦、大小三弦、二胡、京胡、笛子及一套组合打击乐等。演奏者30多人,歌唱者30多人。经常演出经谱、古词、新词《开经偈》《朝天子》《满江红》《落金钱》《万年礼乐》等84首曲。 并出版发行了《开化古洞经音乐》专著。“开化古洞经乐队”活跃于各种形式的演出,积极参加州、市政府组织的演出,并到韩国、香港等地参加比赛获奖。其精湛的表演,再现了中国音乐的魅力和几千年中国古文明礼仪之邦的历史风貌。

《开化古洞经音乐》是云南洞经音乐中的一支,和省内其它地方的洞经音乐一样,拥有大致相似的流变和发展的背景,彼此相互交流、相互吸收融合,同时也呈现出不同的地方色彩和风格。经过数百年的传播、融合与变异,已成为文山地区一种历史悠久,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乐种。古洞经音乐俗称盛世之音、和谐之音,它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谐相映,是“唱在心中的民族史诗”。洞经音乐将悠、雅、情、柔、畅融为一体,是我国古典音乐的巅峰之作。洞经唱词中涵盖了哲学、伦理、社会、政治等价值理念文化,从中可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道德文化、民俗文化等。因而“洞经”音乐不仅是“音乐活化石”,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请扫描二维码,手机浏览!